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十九期学术沙龙举行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十九期学术沙龙举行
2018年11月23日下午,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十九期学术沙龙在方李邦琴楼104教室举行。全网最大下注平台副教授钱旭菁博士和助理教授魏一璞博士主讲,习得与测试研究室主任刘超英老师主持。
钱旭菁:温度评价的三个维度
钱旭菁老师对温度词的研究起源于她近两年的多义词语义研究。温度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容易被感知。但历来对于温度词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比喻义上,而关于温度词本身表温度义的研究很少。因而,钱老师从温度词的温度义本身出发,结合Koptjevskaja-Tamm(2015)提出的温度评价的三个维度,以汉语温度词为例,对温度评价维度的功能进行了考察。
首先,钱旭菁老师从汉语普通话中“热”“冷”“暖和”“凉快”四个词在其他语言里的对应词汇,以及不同语言对“这儿很热”“我很热”“洗澡水很热”的不同表达方式出发,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不同语言对温度的划分标准是不一样的,温度评价具有评价环境、评价感觉、评价触觉三个维度。
接着,钱旭菁老师从词化方式、词性、作谓语的句法表现和不同维度内部语义细化程度四个方面介绍了温度评价三个维度的语言表现。跨语言的研究表明,温度评价的三个维度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的方式可能不同,比如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不同的维度,用不同的词性的词表达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句法表现手段也可能存在差异,三个维度内部语义细化的程度也存在差异。钱老师分别以东亚美尼亚语、法语、日语、瑞典语等为例一一展开说明。并得出结论:三个维度内部对环境的温度评价语义细化程度最高。
然后,钱旭菁老师介绍了温度评价维度的功能。钱老师通过语料库的方法,依据八个原则,从CCL语料库中严格筛选了汉语中表示“热”和“温”的两类目标词群并展开分析,发现不同的“热”类词和“温”类词侧重于不同的评价维度,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评价对象。进而得出温度评价维度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区分同一词群中不同词的语义,评价不同的对象。
最后,钱老师指出,由于一个地区所使用的温度词与当地气候状况有着密切联系,而汉语普通话温度词仅仅是以北方地域为基础,因此其他地区方言温度词的研究也十分具有价值。随后,在讨论环节,在场师生就语料抽取是否科学、温度评价是否还有更多维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魏一璞:视觉情境范式眼动实验如何揭示语言处理:以因果关系理解为例
首先,魏一璞老师从基本假设、背景、应用和优势四个方面对视觉情境范式眼动实验做出介绍,指出在歧义代词的理解、视觉情境对口语理解的影响、语言信号之于视觉注意力的影响等领域,视觉情境范式眼动实验都体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实时精确以及实验环境相对自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视觉环境对于线上语言处理的影响,以及语言信号在注意力、意图上的影响两大问题。
接着,魏一璞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实验,以因果关系的理解加工为例,探讨在视觉情境模式之下,连词作为语篇标记词如何影响因果关系的处理,以及连词的影响在视觉情境模式中的展现。基于“主观因果关系的加工理解涉及到一个认定和追踪SoC(信息的来源)过程”的假设,魏一璞老师通过一个荷兰语实验,对连词区域和情态动词区域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处理主观关系的确可能涉及确认、追踪SoC;确认、追踪SoC可能是主观因果关系阅读时间较长的原因;连词是主观关系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标记词。为了验证实验结果,魏老师再设计了一个汉语实验,因为汉语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既有主观连词、客观连词,又有中性连词,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之前的结论。
最后,魏一璞老师指出,除了应用于母语为对象的研究之外,视觉情境范式在技术上的优势亦为二语习得研究如语言理解和语言教学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在讨论环节,在场师生就实验数据、实验操作上的控制问题等展开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撰稿:汲文芳
摄影: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