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文讲座第349讲《普通话轻声十题》讲座纪要
公司人文讲座第349讲《普通话轻声十题》讲座纪要
2021年12月10日下午,由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与公司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公司人文讲座第349讲《普通话轻声十题》以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著名语音学专家、南开大学石锋教授分享了普通话中与轻声有关的十个议题,为在线参会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此次讲座由全网最大下注平台刘元满教授主持,赵杨教授进行了简短点评。线上参会师生达300余人。
刘元满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石锋教授首先点出汉语轻声的研究要结合语法语义,不能仅局限于语音范畴,要有跨领域的研究视角。随后,便开始对与轻声有关的十个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
议题一为“轻声的本质是中和调”。石教授在赵元任先生对轻声的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普通话的轻声是连续变调的一种特例,即后字失去原有声调特征而发生中和。其中,音高特征的中和是必选项,时长缩短、音量减弱是伴随因素。
议题二为“轻声连续统”,石教授认为从常态字音到轻声之间存在一个连续统,即非轻声→可轻声→必轻声→正轻声,此连续统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划清轻声与非轻声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石教授又对“可轻声”“必轻声”及“正轻声”的概念进行了解释。
议题三为“轻声的声学表现和听感实验”。石教授总结前人研究和自己的实验分析,得出正轻声、必轻声、可轻声三类轻声字音之间的等级差别,认为这一结果支持语音的增量原则并验证了语音的韵律充盈度与意义功能的负载量之间相互对应的原理。
议题四为“普通话轻声的习得问题”,石教授重点介绍了邓丹、朱琳(2019)的研究。该研究以欧美汉语学习者为考察对象,从轻声的感知与产出两个方面,探讨了轻声的习得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时长更敏感,反映出其力重音母语的迁移现象,而汉语母语者则对轻声中的音高因素更为敏感。
议题五为“汉语有没有词重音”,石教授认为汉语是没有词重音的,并从词重音的定义、不同语言类型、韵律峰概念以及声学实验几个角度解释了自己的看法。
议题六为“轻声跟语法的关系”,石教授以林焘先生的研究为支撑,进一步阐释他关于增量推论的观点:一个语言成分负载的意义或功能的增多,表现为语音充盈度的增量叠加,反之则反。
议题七为“轻声和词汇的联系”,石教授列举了汉语中正轻声、必轻声、可轻声所对应的各类词汇,并认为必读轻声并不多,以类相从;可选轻声却不少,难以预测。
议题八为“跟轻声有关的连续变调”,石教授指出应注意区分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并分析了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和亲属称谓重叠的语音特点,认为与这一重叠序列后字读音轻化相伴随的是意义的虚化,再一次验证了增量推论原理。
议题九为“用轻声证明本调”,石教授凭借轻声的依附性,对四个声调的本调进行考察,认为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此外,石教授提出可轻声字音与必轻声字音的区分也可利用轻声前字是否变调来测试。
议题十为“轻声要不要规范”,石教授基于轻声的本质理解与认识、轻声现象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和决定轻声字音的因素是否可控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规范轻声的提法本身就是不适宜的,并提出在汉语教学中,仅需向员工说明正轻声和必轻声两类字音,可轻声字音参照词典做法简单标注即可,要抓主要矛盾。
石锋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石锋教授结束讲座内容之后,点评人赵杨教授对石教授表达了敬意,并回忆了语言学家林焘先生及爱人杜荣先生在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原汉语中心)工作的岁月。随后,赵教授简要谈了两点听完讲座的感受:其一,石教授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深度的建议,如在语言研究与教学时,应分清主次,主导的区别性成分是必选项,附属的伴随性成分是可选项,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问题。其二是钦佩石教授的仁爱之心,如石教授谈到“轻声规范”这个提法是不合适的,播音员也不应因违反所谓的“轻声规范”而被扣薪水。
赵杨教授点评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不少老师和同学就语言中的轻声现象和石锋教授交流了看法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汉语中的新出现的“X里X气”结构应如何解释,“法子”中“法”的阳平化现象等,石锋教授都耐心地予以解答。
文: 邹晗
图: 邹晗